青岛莱西市:田间党校 地头宣讲——让理论知识在乡村深根发芽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店埠镇红色“店小二”宣讲团成员紧抓春耕备播的关键节点,采取集中、分散、田间地头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宣讲,用实际行动让各项惠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图片


挖掘“土专家”,让宣讲更接地气


店埠镇蔬菜产业协会会长耿文善是“田间党校”常驻宣讲专家,也是今年宣讲队伍中的一员。“早早把自己的种植经验讲给大家伙儿,让农户摆脱过去的老习惯,后期养护的时候才能不发懵,一起把地种好,争取有个好收成。”


春耕期间,耿文善上门为村民讲解种植技术,作为店埠镇“土专家”在田间地头利用流动式课堂方式授课,宣讲种植技巧、蔬菜行情、农业政策,全时段浸润田间地头,提振村民种植信心。发现一种好的蔬菜品种,宣讲团队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更多人种植。这些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的“土专家”用自身的经历讲课,充分发挥农技宣讲骨干优势,让宣讲内容“接地气”、让宣讲效果“冒热气”,让“沾泥土、带露珠”的理论精准滴灌在每一位农户心坎,也让农户们看到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扩大种植规模,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了蔬菜产业链保稳定、延链条、树品牌、增效益,为店埠镇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近年来,店埠镇通过店埠镇蔬菜产业协会、蔬菜合作社等组织挖掘“土专家”,与农业技术指导中心成立专业的农技宣讲团队。依托“土专家”培育一批接地气、高素质的农业技术队伍,上党课、讲理论、说政策、送技术,凝练一批具有原创性、本土性的理论范式与话语体系,紧抓春耕、收获等关键时期针对农业政策、种植技巧等方面宣讲,构建具有乡村特色的宣讲理论体系。


用好“田秀才”,让宣讲落地生根


徐文虎的试验田里的土壤墒情采集器、RTU控制的出水桩实时监控着土壤含水率,一旦土壤含水率过低,就可以自动进行灌水。徐文虎是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在店埠镇科技小院里不断向村民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说,“希望通过宣讲,让更多的村民提高科学种植的认知,在科技的助力下,减少种植工作量。”


店埠镇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和农民“四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模式,组织开展“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宣讲服务,让科技小院的“田秀才”通过宣讲普及科学种植的理念,与村民分享研究成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在田间党校产生火花、紧密结合。


田间党课利用田间小院宣讲,直接将科技示范田建在农民地里,让农民近距离看到示范效果,再手把手教农民使用集成技术,做到“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作物生产的高产高效。


4年来,小院扎根于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以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和推动产业发展为方向,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新路子,创建技术服务新模式。通过试验示范,示范方在稳产提质的基础上,实现减肥15%-60%,灌水量降低20%。先后组织田间学校、夜课堂等农业技术培训20期,线上直播发布科普视频10余期,惠及5万余农民。依托科技小院带动,实现了胡萝卜种植大面积高产高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


培育“乡创客”,让宣讲融入科技


“种子丸粒机能更好地提升播种的效率,减少种子破损率提高出芽率,根据不同种子设定密度,在种子表面覆盖多层特别材料,让成活率更高,种植更加科学。”青岛润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张明郅说。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种子丸粒机这几年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模式,很多的农户开始使用种子丸粒机来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机械化播种,张明郅在公司向农户开展宣讲。


青岛大顺精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江山“十年磨一机”,一心投入农业智能化发展中,该公司生产的牵引型气吸蔬菜播种机,能满足胡萝卜等蔬菜种植的旋耕、起垄、下滴灌带、精密播种以及覆膜需求,一天可播种30-40亩,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倍。现阶段,大顺精锋农业机械已经设计出气吸式蔬菜播种机、自走式打药机、种子丸粒机等多种农业机械,在推进传统农业产业升级中,不断依靠创新实现动能转换。


店埠镇通过招引“乡创客”,让年轻党员干部充分感受科技力量在高质高效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助推店埠镇乡村振兴新局面,切实把二十大精神落实在火热的实践中、顽强的拼搏中、持续的奋斗中,宣讲团成员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用“青春话”传播党的“好声音”,立足店埠镇蔬菜产业基础和科技优势,坚定不移做好农业道路,心无旁骛提高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店埠镇累计开展田间党校、党员夜课堂、晚间课堂农业技术培训会10余期,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通过线上直播开展技术培训6次,培训党员干部近300人次。(来源:莱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