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夜模式!市北艺术夜校开课啦,公益课程点亮“文明市北幸福夜”

65岁的老人跟11岁的孩子当同学,还有更多的是下班后的年轻人,4月2日晚的市北区文化馆里热闹异常。当晚6时30分,市北艺术夜校的3门课正式开课。从曾经学技能学知识到如今的艺术熏陶,“夜校”这一一度消失的教育模式归来,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据了解,市北艺术夜校首批开课8门,每门首季度安排10节课,上线半天时间名额就满了,有的课程甚至1分钟就被抢光。


图片


夜校第一天开课,老人孩子跟年轻人当同学


4月2日晚,淅淅沥沥的春雨没有阻挡住市北文化馆里人们的学习热情。


为满足辖区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市北区文化馆加大错时免费开放力度,优化此前开设的“艺海弘文 百姓课堂”的课程设置,在传统的公益培训课程基础上,于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白天的时间推出市北艺术夜校,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在晚上有充电的地方。


图片


吉他教室里,十多位学生人手一把吉他,跟随着老师的讲解,时而练习指法,时而认真思考;青年合唱团班里,前来报名的学员还要先经过声乐考试,紧张程度一点不亚于当年上学的时候。


当晚空灵鼓班也开课了。而这个班的学员年龄也是差距最大的。这里有65岁的老年人,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老师讲课;还有11岁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学习;更多的则是年轻人,跟着老师敲出空灵的鼓点。


65岁王玉鸾学得特别认真,跟着老师的步骤一点点敲打着。“我朋友里有会敲空灵鼓的,以前听她敲特别好听,也非常羡慕。这次朋友推荐了艺术夜校的这一公益课,就立马报名了。”


图片


王玉鸾说,她20多岁进入机械厂成为冲床工人,很少能有机会接触这些艺术项目。如今退休有了时间,家里人也很支持,就决定来学习。她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心里也喜欢艺术,以前在网上学过二胡、电子琴,但没有老师指点就学了点“皮毛”。如今艺术夜校的课程让她从新回到学习的状态,感觉非常好。“第一节课就挺好。老师教得也很好,很负责。”


市北区文化馆活动培训部主任张舒展介绍,为了照顾不同的人群,他们在首批开放的市北艺术夜校的课程中,安排了少儿街舞KPOP、空灵鼓、成人吉他基础、青年合唱团、街舞、尤克里里等8门课程,“我们将课程放在晚上和周末,就是希望方便上班族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充电’,也方便上学娃课后学习新技能,进一步提升市北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吸引力。”


名额抢手,课程报名开始半天就抢完


马飞是市北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硕士毕业的她一直从事公益课程的教学。这次她希望能组建起一支青年合唱团,达到能够参加各种活动进行展示的水平。“今天报名的只要不跑调,我基本上都留下了。我们欢迎更多的人来加入我们。”


图片


38岁的李倩是一名国企的文职人员。经过朋友推荐报名参加了这个青年合唱团班,并顺利通过考核进入正式学习。“我平常喜欢运动,也会学棍术、尤克里里,但都是在周五,因为还有家庭要照顾。现在的时间太合适、太方便了,特别好。”她认为,这里集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更有共同的话题和追求。


要做好艺术夜校,需要场地、师资等各方面的条件做支撑,但在张舒展看来,这对于市北区文化馆来说并非难事。“之前我们就有30多门公益课程,但多是在白天进行,面向的也多是老年人。”他们此次正是从这些课程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推出了这些艺术夜校的课程,面向的人群更广泛了。


据了解,随着2024年春季市北区“艺海弘文 百姓课堂”公益培训课陆续开课,市北艺术夜校的其他课程近期也将接续亮相。


市北艺术夜校是纯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课程种类丰富,有短期课、中长期课等模式。和以前传统夜校不同,艺术夜校因为别具特色的课程内容、轻松愉快的上课氛围、专业耐心的授课导师、灵活方便的上课时间而广受年轻群体喜爱。


图片


3月下旬,市北艺术夜校课程报名端口一经开放,8门课程的所有名额半天内就报满了。开放报名期间,报名电话每天咨询量暴增,年轻人纷纷来电咨询艺术夜校报名事宜。


夜校升级,从学习技能到修养身心


今年49岁的李女士,带着上五年级的女儿笑笑,也报名了空灵鼓班。此前经常参加市北区文化馆艺术沙龙等活动的她,这次第一时间知道了艺术夜校招生的事情,便给女儿报了名,“从家长角度来看,艺术夜校的课程都非常值。在外面报个班费用很贵,这里不仅免费、离家近,老师教得也好。像这样的课程多多益善。”


说到夜校,这在她曾经20多岁时还有一段与之有关的奋斗故事。上世纪90年代,李女士因为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来自日本的客户,再加上当时流行的影视作品影响,促使她来到夜校学习“标准日本语”的课程。


图片


那段时间,她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每周三节课,如此坚持了几年时间。“后来我的日语达到能简单交流、能看资料的水平。”她说,当时这是一种特长、技能,在工作中是非常大的优势。


而如今的夜校有很大的不同了。李女士说,如今的夜校更多的是自我修养的提升,是自己找乐子,是对生活的治愈。“市北艺术夜校开得太好了,懂大家,懂生活。”她很肯定地说。


作为一种利用非工作时间接受再教育的社会教育形式,夜校承担着提升国民教育水平、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社会职责,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后因种种原因逐渐淡出普通大众的生活。


图片

图片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的夜校,尤其是艺术夜校再次火起来,上夜校已然成为年轻人“夜生活”新的生活打开方式。“艺术夜校热”的出现反映出目前中青年群体对艺术教育的强烈需求,折射出当下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差异化发展的趋势,更彰显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正加快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正加快构建。


“开设市北艺术夜校是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市北区文化馆应势而动,从供给侧入手,丰富文化供给样态,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的一次全新尝试,有利于让更多群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就近享受、积极参与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张舒展介绍,下一步,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市北区文化馆将针对此次艺术夜校建立反馈和评价机制,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授课导师进行充分沟通,安排工作人员随堂听课,组织学员进行教学评价,对课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把控,也为下一期的艺术夜校积累实战经验,以便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众。(来源:文明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