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帮扶社区困难儿童!青岛市市北区爱心社工获全城点赞

“今天心情怎么样?”“要多穿衣服哦!”“今天吃的什么饭啊?”……28岁的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居委会社工侯琳在两周时间里发出14张小纸条后,终于收到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安的回应——“你真像我的妈妈”;


在青岛,有着许许多多的爱心义工,尽管年龄不同、身份各异,但是在困境儿童面前,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儿童主任”。而成为每个孩子身边的“家人”,是每一名儿童主任的最大心愿和最终目标。


10月28日周六,下午两点,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大厅里,一场热闹的“儿童读书分享会”正在进行。“儿童主任”侯琳站在长桌前,绘声绘色地读着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一帮孩子们围坐在长桌两侧,目光专注地盯着她。


只有一个小男孩,坐得远远的,注意力有些分散,眼神不时瞟向窗外。侯琳的余光注意到他,轻轻唤了声男孩的名字,笑着说:“长得这么帅,靠近点儿,让我看看你。”


这样的周末,对1995年生人的侯琳来说,工作5年来已记不清有过多少次。


侯琳2018年大学毕业不久便入职郑州路社区成为一名社工,主要负责社会福利工作,其中就包括儿童保护、孤残儿照料、失足青少年教育等事项。为此,她走遍社区的6个网格,掌握了500多名未成年人的情况,发现这个不小的群体中,包含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名困境儿童。她将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默默在心里做了重点“标记”,一有空就去这些孩子的家里“串门儿”。


侯琳给孩子们讲故事


10岁的小安是社区的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他的爸爸妈妈是服刑在押人员,只有8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在缺乏父母关爱和奶奶的过度保护下,本就内向孤僻的小安正提早进入叛逆期,常常一句话不和就发脾气,把家里的好多东西都砸了。更为严重的是,小安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嚷着要辍学。


一天,侯琳自费给小安买了个新书包,送到家里时发现小安的奶奶正在抹眼泪,“这孩子我是没法管了。”年迈的老人握着侯琳的手直叹气。


怎么与孩子沟通交流呢?侯琳邀请小安每天来社区活动中心,由专业心理师为做心理疏导,引导他玩沙盘游戏。可是,面对侯琳的小安总是显得很紧张,偶尔抬起的目光里也装满了闪躲和怯懦。


侯琳想了个办法,每次小安上沙盘课时,她就写一张小纸条卷起来,装作不经意地放在沙盘旁边。


这是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的秘密,比如看到天气冷了,小安还穿着短袖,她就写:“今天心情怎么样?要多穿衣服哦!”有时则会没话找话地写:“今天吃的什么饭啊?”


两个星期里,侯琳一共写了14张小纸条。


两周后,侯琳在摆放沙盘玩具的架子上,意外地收到了小安的回应字条——“你真像我的妈妈。”



侯琳带孩子们上环保课一瞬间,侯琳紧紧捏住了那张字条,那是从皱皱巴巴餐巾纸上撕下来的一角。她太激动了,这意味着,小安的心门终于对自己打开了。


侯琳趁热打铁,又邀请小安加入了放学后的托管班,为他辅导作业。在社区爱心妈妈们和志愿者的照顾下,小安和社区的孩子一起参加书法、钢琴兴趣班等青少年活动,日子一天天过去,欢快的笑容重又挂在了他的脸上。


“他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疫情期间,侯琳在参与核酸检测服务时,恰巧看到了这样一幕场景:小安在排队,他前面站着一位老奶奶,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刚买的菜。轮到老人上前做核酸时,小安对老人说:“奶奶,我先帮您提着东西吧。”说着就接过东西,等在老人身后,小身板站得绷直,像是在完成一项重要任务。


如今小安的奶奶见到侯琳,总是激动地细数着小安的转变:学习成绩提高了,和同学关系处得好,已经考过了钢琴三级……


真心话“大冒险”


2016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儿童主任模式被写入国家政策。2019年5月,民政部等10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出现了“儿童主任”一职。儿童主任由村(居)民委员会委员、大学生村官或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担任,优先安排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担任。


儿童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也被明确为:开展信息排查和更新、家庭走访、监护指导、工作报告、政策链接、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场所管理等,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预防宣传、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和散居孤儿保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儿童主任”这个头衔,一度让侯琳觉得压力如山。“我父母听了后都‘嘲笑’我,‘你自己还是个孩子,能帮助别人的孩子?’”侯琳说。


没成为儿童主任之前,侯琳认为自己并不是个善于和孩子交往的人。为干好工作,她上网查资料,买来书籍学习,“后来我发现,理论研究得再好,也不如你有一颗真心,有一颗和孩子们做朋友的心就好了。”


“和孩子们说话,不能用高高在上、讲大道理的口气,他们会露出不屑的表情。”孩子们在社区上活动课,或者托管班的时候,侯琳会走动着观察每个孩子的表情,“他们的高兴和不高兴都写在脸上。”


如果发现有人的情绪比较低落,侯琳会拖个凳子,坐在他身边,胳膊肘碰碰他,问道:“咋滴了?有谁欺负你了?”这种朋友式的开场白,会开启孩子们的吐槽模式,真心话便流露出来。


侯琳所在的郑州路社区,孩子们正在参加故事会


有一次,一个孩子告诉侯琳,他准备在考试时交白卷,一道题也不做,“即使我考了99分,妈妈都会怪我:为啥不考100分?”因为妈妈对他要求太严格了,他决定要给妈妈点“颜色”看看。


侯琳突然想到自己也有这样叛逆的经历,就给他讲了自己小时候的“糗事”:上高中时,自己也把地理卷子交了白卷,“结果开家长会时,都没人来给我开家长会,觉得太丢人了,我求了一圈亲戚,最后是我姐夫来开的家长会。”


孩子瞪大眼睛说:“是真的吗?你也交白卷了?”


“当然是真的。”侯琳见他能把故事听进去了,继续说道,“我现在就很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学习,没考上我理想中的大学,给你看看我理想中的大学,老气派了。”


侯琳随手拿出手机里的照片给他看,那个孩子看了以后说:“我也喜欢这样的大学。”


侯琳接着鼓励他:“对嘛,我就说咱俩眼光一样嘛。所以你现在要好好学习,能考上这样的大学才行啊。”


一次“真心话大冒险”,便把那个孩子要交白卷的逆反“小火苗”给熄灭了。


与孩子们相处久了,侯琳混在他们中间,会留意他们说什么梗,玩什么玩具。听说他们都喜欢“咕卡”,侯琳还从网上买来咕卡套装,自己学着做,贴上好看的粘贴,送给孩子们当奖励的礼物。孩子们收到后非常惊奇:“你也玩这个啊?!”瞬间便拉近了年龄的距离。


侯琳也不断在尝试着整合更多的资源来“伸长”工作手臂。她联系辖区单位、社会慈善资源和志愿者团队,招募了20名爱心妈妈和专业心理师,为孩子们开展心理课堂、厨余堆肥等300场特色活动。


2022年,洛阳路街道社工站发起“五社联动 爱心基金”活动,多家爱心单位汇入11万元,开展了7个社区微创投项目,结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儿童服务阵地建设,聚焦青少年心理特点,侯琳成为“童心同行”青少年心理援助和“困境筑爱”两个微创投项目的专员。


“这么多爱心人士出力、出资金支持,他们都是隐形的‘儿童主任’,关爱孩子们的社会公益队伍正在壮大。”侯琳说。


最新统计,青岛市共有191万名未成年人。作为家庭和学校之外离孩子最近的人,儿童主任是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进泥土的关键角色,也是儿童保护“最后一公里”守护人。


目前,青岛市已有儿童主任2080人。他们中,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尽管年纪不大,却尝试着温暖地引导着孩子,让叛逆的孩子找回家的温暖;有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在孩子的父母双双去世后,用母亲般的温暖轻轻叩开紧闭的心扉;有兢兢业业的妇女主任,一次又一次地奔走在山村小巷,让厌学弃学的孩子重拾生活的动力,一纸中考录取通知书让一切付出都有了意义……他们是“60后”慈祥奶奶,是“70后”热心叔叔,是“80后”暖心妈妈,也是“90后”知心姐姐。尽管年龄不同,却都给予了孩子们最真诚的温暖和呵护。(来源:文明市北)